「本文来源:杨浦时报」一次齐心协力的加梯合作,让“点头之交”成了好朋友在杨浦,小区加装电梯早已不是新鲜事,越来越多“悬空老人”迎来了盼望已久的“电梯时代”。11月24日上午,工农四村号楼加梯工程正式开工。号楼位于工农四村小区深处,建于上世纪末,属于商品房。房龄虽不算太老,楼内居民老龄化程度却很高,加之部分年轻居民也有生病、腿脚不便等特殊情况,上下楼是这里的一大难题。号楼成为工农四村“第一个吃螃蟹”的“样板楼”。号楼共6层,一梯两户,一共12户居民。率先提出加装电梯想法的,是住在4楼的樊松鹤。去年秋天,他听说殷行街道的一些小区已经启动加梯工程,有的已经完工,这令他很心动。于是,樊松鹤赶紧与楼内三位居民组成了加装电梯工作小组,挨家挨户敲门,开展意见征询。住在2楼、今年72岁的王德发是第一个举双手赞成的。对于这件事,他最常挂在嘴边的有两句话:“将心比心”和“远亲不如近邻”。因为王德发住的楼层低,但他亲眼目睹过行动不便的邻居上下楼之难。“大家都是邻居,一切讲究一个‘情’字,彼此要相互体谅。”低层住户体恤高层住户的不便,高层住户也为低层住户着想。住在1楼的楼组长吕萍回想起加梯筹划过程中邻居们说的话,就忍不住笑起来,“我很感动。之前碰到电梯选材问题,楼上邻居第一个想到的是不要影响1楼采光;讨论电梯施工方案,大家马上就说不要给1楼造成噪音……我觉得心里暖洋洋的。”当被问及初步意见征询一共花了多少时间,樊松鹤用“太短了”三个字来形容,“大家一下子就都同意了。”全体住户签字同意,只是工作小组迈出的第一步。号楼的加梯工程从最初筹划到正式开工,算上期间因疫情而耽搁的时间,共忙了一年多。因为在意见征询后,其他准备工作依然繁杂:申请报建、公示公告、寻找施工单位、签订合同、明确出资方案……对号楼而言,最难的是确定加梯方案。一来,和许多商品房一样,号楼的1楼铁门前有一片不小的水泥平台,上附屋檐,作为避雨亭。而这块地方,正是未来电梯的位置所在。两者之间的重合矛盾,让电梯的具体入户位置变得难以确定。二来,从3层开始,两边每户都有一个小阳台,紧贴电梯位置的两侧。这同样增加了施工难度。樊松鹤所在的加装电梯工作小组从去年开始,跑了周边多个小区,实地考察加梯情况。施工单位相关负责人也为其出谋划策。最终,他们决定采用“错层落户”的加梯方式,这也叫“半层入户”,即,将楼道内每半层原有的一扇窗户改为门洞,连通外部电梯,成为过道。居民们就此进入楼体。也就是说,走出电梯门后,居民还需要向上或向下再走半层楼,才能抵达目标楼层。“这半层楼,是8级台阶。”樊松鹤告诉记者,“对于一些腿脚不便的老人来说,这样已经极大程度缓解了他们的‘悬空难题’,但对完全没有行走能力、出行需要坐轮椅的人来说,依然存在阻碍。”樊松鹤正在设想,未来,协助确有需求的居民在所住楼层额外设置家用简易扶梯,让这8级台阶不再是出行障碍。经过这次齐心协力的加梯合作,大家的情谊越来越深厚。1医院,会借2楼王德发的私家车搭一程,王德发如需出远门,也会放心把钥匙交给隔壁邻居保管。老人帮小年轻代收快递,更是楼内司空见惯的小事。“以前,大多只是点头之交,如今,我们都成了好朋友。”樊松鹤说。不仅如此,加梯还会吸引一批“老朋友”回归。记者了解到,本次加梯工程大约耗时5到6个月,预计于明年初夏完工。听到这个消息,王德发高兴地说:“我们5楼原先住了一个老太太,这几年因为腿脚不好,上下楼不便,无奈之下就搬到附近另一个小区住了。现在我们这里加装了电梯,看来,我马上能见到这位老邻居了!”想居民所想,打通家门口买菜“最后一公里”民治路居民区位置较为偏僻,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加之军工路高架快速道路及铁路的阻隔,造成该居民区与周边菜场、超市等民生服务基础配套设施距离较远,“买菜难、买菜远”成为困扰居民群众的一件烦心事。民以食为天,如何改善这件关乎居民“菜篮子”的民生大事,打造更加舒适便捷的“15分钟生活圈”?长白新村街道高度重视,跨前一步,主动作为,寻求破解居民买菜难的可行性方法,推动基层社区治理。街道党工委第一时间落实相关责任科室,明确时间节点与解决方案,定期抓反馈、抓落实,在多方研究和科学测算下,决定在民治路居民区引入第三方生鲜超市。该生鲜超市采取线上商城、线下进社区的模式,与蔬菜种植基地、农场、新鲜肉类供应市场直采对接,提供绿色健康、种类繁多、物美价廉的优质农产品、新鲜肉类及冷冻水产品,最大程度满足了社区居民的“菜篮子”需求。此外,考虑到老人行动不便,买菜走不动、拎不动等难题,生鲜超市还为周边小区的老人、残疾人提供“你买菜,我来送”服务,只需一个电话,居民就能享受足不出户、隔空下单,新鲜菜品第一时间送进门的便利。从居民意见收集,到调研分析,再到生鲜超市落地,街道始终把群众的诉求当作解决问题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在生鲜超市的落地过程中,各职能部门进一步提高站位,积极联动,迅速落实便民超市进社区的方案。该超市已开张几个月,深受居民欢迎。在实际运营管理中,街道与居委会重视后续管理与追溯工作,积极与生鲜超市运营方沟通,及时告知收集到的居民意见建议,督促超市更好地完善服务、优化菜品,丰富居民的“饭桌”。目前,便民生鲜超市运作稳定,有最新促销活动均会第一时间通过居委会广而告之,形成“民有所需、我有所供”的良性互动。据悉,后续超市将继续“改版”,期间,店内所有蔬菜、水果、海鲜、肉类全部以特优价出售,超市全新升级后将为居民提供更为多元化、更优质的服务。菜市场内,如果当天的蔬菜卖不完,不少会被下架销毁,造成大量浪费。如何让这些蔬菜物尽其用,同时惠及群众呢?阳普敦化菜市场的“蔬菜银行”应运而生。“老板,来和你核对一下,今天的蔬菜量是不是草头5斤、土豆5斤、香芹5斤、鸡毛菜5斤……”下午3点半,阳普敦化菜市场负责人张励来到市场内的平价菜摊位,与摊位经营户核对着每日提供的蔬菜量。在清点完之后,张励还与居委会工作人员一同上门,将一份份爱心蔬菜送到居民家中。“真是不好意思,天天麻烦你们来送菜,菜市场和居委会的关爱让我们感到很温暖。”68岁的孙老伯连忙道谢。他常年独居,是社区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ngxiea.com/ynly/15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