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临床白癜风研究的专家 https://m.39.net/disease/a_5460847.html“不管怎么看待,他的音乐确确实实影响了大部分中国人,这是事实。”从年少正儿八经地学习古典乐到青春期做起了似乎“离经叛道”的摇滚;从鲍家街43号乐队到如今的“梦想导师“,汪峰身上有着太多被时代、被大众赋予的标签。一路上虽声音嘈杂,但我们却不得不承认:他的音乐对这个时代,确实有着毋庸置疑的影响力。从古典到流行,他是开辟中国摇滚普及的先锋年,长发飘飘的少年汪峰怀揣对摇滚的热爱而和一群同学组成了乐队,乐队名甚是有爱-----“鲍家街43号”。母校的名字,更是梦想开始的地方。在西方六七十年代布鲁斯、重金属、哥特等等音乐风格影响下,这群富有音乐才华的年轻人果断选择从布鲁斯摇滚入手:《JUSTLIKEBLUES》、《信仰在空中飘扬》、《不要怕我爱你》、《小鸟》《没有人要我》《失败者》《晚安,北京》…仔细聆听这些过往的经典,总能感觉到一股沁人心脾的迷幻色彩,如同酒精一般,爽口。而又辛辣。许多人说,“鲍家街43号”解散之后的汪峰,是另一个人了。乐队解散后,签约华纳的汪峰进入了个人创作的巅峰时期。如果当年鲍家街43号的布鲁斯摇滚过于小众,那这段时期的汪峰则是流行文化与摇滚结合的极致。《飞得更高》、《怒放的生命》、《春天里》…无数朗朗上口的歌词与充满力量的旋律,汪峰就像一位“行走于人间的嘶吼诗人”一般,用最磅礴的乐符谱写他对现实的感叹以及未来的期望。他用他的摇滚向世人呐喊:生命不屈于平凡,定要怒放。你能看到他的成长:从宣泄摇滚到大众励志文化曾有这样一个说法:鲍家街时期汪峰的作品好似“李白的诗”,而乐队解散之后,汪峰成了“白居易”。事实上,这比喻似乎戏谑,却并非没有道理。当年的“鲍家街”,是一帮气血方刚的年轻人,带有学院派布鲁斯摇滚一样的情绪宣泄,歌词与旋律处处透露着对未来的迷茫,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无望与哀愁。然而到了个人创作时期,汪峰再也不像从前那般无奈。“生命不止于妥协,要做命运的主宰”,这是对汪峰后期作品最好的解读。此时的汪峰退去了少年的青涩,歌词中少了个人抱怨,多了对命运的斗争和对社会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ngxiea.com/ynsd/14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