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

经商莫学胡雪岩,要学就学张弼士,同为红顶


一提到首富,想必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当今社会富豪们,其实在古代有钱又任性的富豪也有很多,但这些人的结局往往不咋好。中国有句老话讲“人怕出名猪怕壮”,其道理就在于此,所以,古代的首富们,都很难逃过“螃蟹定律”。所谓的螃蟹定律,意思就是讲,人啊,一红就死,螃蟹一旦红了,也就意味着离被吃不远了……在清朝,一些富豪们,同样难以逃脱这条定律,不管你是身居高位的和珅,还是顶着红色顶戴的胡雪岩,其结局都比较凄惨。但,也有例外……杨角风谈晚清民国(原走向共和)第期:打破螃蟹定律的红顶商人,见慈禧都不跪,两高招逃过胡雪岩式结局!一、历朝历代的首富们,看似风光无限,其实大都难以逃脱螃蟹定律的结局,举几个例子:邓通,没错,就是《水浒传》中王婆口中提到的“捱光”(泡妞)五大条件“潘驴邓小闲”,潘安的相貌,驴的器,邓通的钱……邓通本是汉文帝的男宠,是汉文帝做了个登基的梦,梦中就是像邓通一样的美男子助他当上了皇帝。于是邓通被发现,从而得宠,并利用这层关系广开铜矿,私自铸钱,富可敌国。邓通也很会做事,汉文帝患有病痈,他就帮他吸吮病患处,且颇有成效。后来有次太子进谏,汉文帝也让太子帮他吸,太子面露难色,这自然少不了一顿训斥。太子登基之后为汉景帝,迅速以私自铸钱为由,将邓通拿下,全部家产充公,至于邓通,则饿死街头。石崇,西晋首富,他能当上首富主要是利用当官的身份,大肆掠夺他人财物得来。在史料中记载了此人两件比较轰动的事情,其中一件就是曾跟晋武帝的舅父王恺斗富。石崇是处处压王恺一头,即使晋武帝拼国库之力前来协助王恺,仍然是败下阵来,把王恺比得都怀疑人生。石崇生活如此奢靡,自然就引起了其他人的嫉妒,后来在赵王司马伦,以及党羽孙秀的污蔑下,石崇被夷三族。石崇临终前感慨,说这些人是图自己的钱财,才污蔑自己,旁边人回到:“知道是家财害了你,为何不早点把它散发掉?”二、再比如明朝的首富沈万三,在《大明王朝》中,沈一石的原型就是此位大神,可惜也是没能逃脱被吃的结局:沈万三跟前几位发家致富的路子还不同,他主要是靠开展海外贸易发家致富,成为“资产巨万、田产逾吴下”的江南首富。可惜,由于其曾经资助过张士诚,从而被朱元璋忌恨,即使后来他斥重金帮助明朝修建长城,修建南京城墙,但还是没能逃脱螃蟹定律的结局:“洪武三十一年二月学文坐胡蓝党祸,连万三曾孙德全六人,并顾氏一门同日凌迟。”所以,历代富商,都要跟朝廷搞好关系,生怕一个不小心,就葬送了性命。在《大明王朝》中,沈一石为啥一心想要一个顶戴,究其原因,就是不想被官一直压制,想跻身官这一层。到了清朝,把和珅排除在外,我们单讲一下一直被世人视为偶像的“红顶商人”胡雪岩。胡雪岩是一个传奇人物,出身本就是安徽的一个穷人家,也没读过多少书,就靠着一双手,一个脑袋,成为大清朝的二品大员,晚清名义上的首富。鼎盛时期的胡雪岩位居江西布政使,掌管江西省的人事和财政,全国通商口岸中一共有21家银号(钱庄),胡雪岩独资占有的就有6家。那么这么不可一世的胡雪岩,怎么就迅速衰败了呢?三、胡雪岩之所以没能逃脱螃蟹定律,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他不懂政治,不懂朝廷:胡雪岩的发家有一定的偶然性,是那个时代造就了他的发达,先是资助清军打太平天国,随后又傍上左宗棠平定新疆。这两件事,对于清朝来讲都是事关生死存亡的大事,胡雪岩从而立了大功。纵观胡雪岩的整个发家史,倒不是说他多么会经营,也不是说他极具商业头脑,只能说他善于钻营,勇于冒险,大发战争财的一个地方商贾。实际上,平疆之后,胡雪岩的使命也就结束了,虽说朝廷给了他一个荣誉二品头衔,但那就是虚衔。科举体制内的人物,根本就瞧不上这个没有任何科举功名的人,别说胡雪岩了,就算是左宗棠,就因为是举人出身,在朝中也是被人瞧不上。没办法融入到官僚系统,那么胡雪岩就只能是一个下九流的商人,随便一个人都能把他按到地上碾压。这一点上,跟《大明王朝》中沈一石的遭遇是一模一样的,虽号称大明首富,可惜连淳安县知县的海瑞,都能把他压得死死的。此时,胡雪岩最应该做的,就是低调做人,继续抱大腿,猥琐发育。对于他这种信誉极好的人,朝廷还是有需要的,并没有必要卸磨杀驴,毕竟这头驴还能继续拉磨。此时的清廷,最需要的就是钱,所以才有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虽然打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归根结底,就是清廷要钱,要税收,要强兵。四、但胡雪岩在干嘛呢?一是生活变得骄奢淫逸起来,在晚清民初的文言笔记集《庄谐选录》中,记载这么一件事:说某一天,胡雪岩闲来无事,独自遛弯,结果就路过了一家裁缝店,忍不住就往里面瞅了一眼。购买专栏解锁剩余59%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ngxiea.com/ynzz/13990.html


冀ICP备2021025338号-5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