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是一年中温度最高时期,也是河蟹育肥生长的关键时期,河蟹四壳结束五壳来临的阶段。一般认为河蟹第五壳是养殖环节最关键的一壳,将会直接影响河蟹养殖的规格、品质和效益。
而今年夏季,全国多地高温突破历史纪录,近期大闸蟹主产地安徽省马鞍山市、江苏省兴化市、浙江省舟山市等地气温更是持续高达39℃以上,这对于生长在池塘中仍在脱壳期的大闸蟹来说,无疑是一场严峻的生死考验。
螃蟹是变温甲壳动物,其生长适宜水温为15-25℃,在水温超过30℃时,其摄食量下降,持续超过33℃的水温,会出现河蟹大量夜间离水上岸,不吃食,无法正常生长蜕壳,从而出现伤亡。
9月份即将上市的河蟹是否会受到影响?
江浙螃蟹产区持续多日的高温,对螃蟹产量也造成了较大影响。有部分河蟹养殖户反馈,高温已造成螃蟹塘每天死蟹上百只!针对异常高温天气,多地农服中心密集开展助农养殖指导工作。而大闸蟹的最后生长和产量,还要看8月底9月初最后的蜕壳、天气及管理等情况。
下面,就高温期河蟹大量死亡及采食量大度下降的问题,为大家提供一些有效的应对措施。
1、调控水质
进入高温后水位加大后水色一般以黄绿色或者浅绿色为主,透明度控制在50cm左右,采用生态的方法主要是适量换水或投放活螺蛳,定期使用芽孢杆菌起到净水作用。
2、水草管理
螃蟹养殖的水草是关键,俗话说“一塘草,一塘蟹”。说的就是草好为养殖螃蟹打下了生态基础,高温期水草不仅净化水质,而且为螃蟹提供了栖息场所,目前池塘水草主要是以苦草(扁担草)、伊乐藻、轮叶黑藻等。
伊乐藻一旦进入高温期基本停止生长,且容易烂根坏死,主要措施:在生长旺盛时,及时将水面部分割掉大约10cm,对于深处沟槽的伊乐藻由于水位加高后光照不足,根部易发黑腐烂,滋生大量的有害物质,高温易造成底部缺氧,因此高温来临对于沟槽浮起的伊乐藻应及时捞取清除。
苦草在高温时生长达到旺盛,但螃蟹夹取其根茎时剩余的苦草叶漂浮在水面,在高温时很快腐烂败坏水质。造成水体有机物大量耗氧,因此日常工作要及时捞取水面上的苦草不能马虎。
3、投喂管理
螃蟹喜食小杂鱼,采取的方法是:对于螃蟹规格要求不达标的池塘可以分时、分批投喂即少量多次;对于正常达标螃蟹池塘应减少小杂鱼的所占比例,增加青饲料的比例,一般投喂小杂鱼和青饲料为6:4或5:5,一般投喂时间以太阳下山后一小时开始投喂,投喂量为体重的10%左右,根据采食情况适当调整。
4、补钙
在5壳期间,河蟹蜕壳过程中对于钙离子的需求是非常大的,水体中充足的钙离子(50mg/L以上)能够保证河蟹在蜕壳后能够快速硬壳、厚壳、避免蜕壳不遂或者是软壳死的情况。同时,补钙也能增强河蟹的抗应激能力。河蟹补钙用活力多甲酸钙,30.1%小分子有机钙,拌料添加3-5g/kg饲料,或泼洒-g/亩·米水,能够杀菌补钙,提高营养利用率,助力河蟹生长。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ngxiea.com/ynzz/14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