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大闸蟹乘坐邮轮从上海被带到德国,从此在欧洲大陆开启了侵袭之路,短短几年内数量飙升至百万只。年,日本引进小龙虾作为饲料,取得巨大成功后,又在两年后将其引入我国南京。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龙虾竟然成为了美食登上餐桌,迅速风靡全国。而在年,挪威开始繁育帝王蟹,它也成为人类的盘中佳肴。但实际上,在成为美食之前,帝王蟹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吃帝王蟹竟然是拯救世界的行为?让我们来看看帝王蟹的介绍。
——帝王蟹的介绍
帝王蟹,又称石蟹或岩蟹,并非真正的螃蟹,而是属于石蟹科的甲壳类动物。它体型硕大,伸开腿时全长可达1.8米,头胸甲直径约0公分左右,寿命最长可达0年。共有约11种,其中最常见的是“阿拉斯加红色帝王蟹”。
帝王蟹喜欢生活在寒冷的深海地带,适宜的水温为2-5°C。北太平洋的冷水海域中存在大量帝王蟹,它们常长时间栖息在海底岩石缝隙间,以海底小鱼、小虾和软体动物为食。
起初,帝王蟹主要分布在北太平洋、日本北部、鄂霍次克海、白令海及阿拉斯加附近的水域,并未广泛分布于全球许多国家,其中包括苏联。
然而,帝王蟹独特的生存环境赋予其独特的肉质,许多国家因其美味和高收益尝试将其引进。但外来物种的引入往往带来无法控制的后果,导致帝王蟹的“入侵”。
——帝王蟹的入侵之路
上世纪60年代,苏联前往勘察加半岛进行科考,抓到了帝王蟹样本,并带回国内进行研究。然而,却在穿越北冰洋途中,有些帝王蟹发生了“越狱”,结果它们被“遗落”在了巴伦支海。
由于巴伦支海地理位置靠近挪威,这些“越狱”的帝王蟹也成功入侵挪威的海域。当时的挪威人还在欢唱松鸡的歌谣中,毫不知情家乡海域悄然来了这么一位“狠角色”。
帝王蟹依靠强大的繁殖能力,在巴伦支海迅速扩张,建立了自己的帝国。巴伦支海水温适宜,非常有利于帝王蟹的生存。作为外来物种,这里没有天敌的威胁,同时食材丰富,贝类、海胆、海星等样样俱全,都是它们的美食。
然而,帝王蟹的入侵不仅局限于巴伦支海,它还泛滥成灾地侵入南极。早在年,南极大陆架上就发现了帝王蟹的踪迹。到了年,科研人员甚至发现了一百多万只帝王蟹的身影。对南极而言,这简直是灭顶之灾。
帝王蟹的危害究竟有多大?为什么各个海域都对它避之不及呢?
帝王蟹之所以危险在于其强大的适应能力。尽管对环境的要求相对苛刻,但它们的适应能力很强,只要环境条件满足要求,它们便能迅速适应并在此繁衍后代。而且帝王蟹繁殖能力极强,一只成年雌性帝王蟹一次就可产下上万只小蟹。
帝王蟹的大面积存在带来了很多问题。首先,它们是杂食性动物,且力量强大,导致本地物种资源匮乏,生态结构被破坏。渔民难以捕捉其他鱼类,导致收益下降。在帝王蟹入侵挪威后,当地渔民面临严重问题,却无法立即解决。帝王蟹在南极的入侵更为严重,由于缺乏天敌,本地物种无法与之抗衡,导致生态平衡被打破。
帝王蟹的大肆杀戮和抢占生存环境,势必给本地物种带来毁灭性的影响,若持续下去,将导致本地物种数量急剧减少,进而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崩溃,影响整个南极的生态平衡。
南极作为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区之一,其生态系统本就脆弱。帝王蟹的入侵使得南极地区的生物资源面临巨大威胁,海洋中的其他生物难以抵抗帝王蟹的进攻,生态结构被破坏,致使南极生态系统面临灭顶之灾。
而南极生态系统的崩溃将对全球生态系统产生连锁影响,人类也将难以幸免。因此,吃帝王蟹实际上是在拯救世界。
那为何帝王蟹这么贵?
帝王蟹为什么这么贵?这个问题围绕着帝王蟹的捕捞难度、运输困难和市场需求展开。首先,帝王蟹生活在北太平洋、日本北部等寒冷海域,捕捞时需要使用大型船只,但由于极地海域的气候恶劣,捕捞时间很短,效率低下。同时,渔船需要将笼子放入海底,静置5天后才能捕捞,导致捕捞量有限。而有些渔民为了捕捞更多帝王蟹,选择潜水捕捞,但这也增加了巨大的风险。
其次,帝王蟹的运输也是一大问题。帝王蟹一旦离开海水就会消瘦,所以必须立刻冻起来。为了保持鲜活,运输车辆和船只都需要具备冷冻功能,而帝王蟹的运输方式通常是空运,因此运输成本也较高。
最后,我国几乎没有适合养殖帝王蟹的地方,因此国内绝大部分帝王蟹都是进口的,进口成本也加大了帝王蟹的价格。
尽管帝王蟹价格昂贵,但我国的吃货们仍在用自己的力量拯救世界,只是对于南极的帝王蟹,我们还无法介入。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对美食的热爱和对环保的执着。让我们继续努力,用珍贵的品尝体验守护这片美丽而脆弱的自然之地。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ngxiea.com/ynzz/15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