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池塘条件选择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水质良好无污染,塘底为粘土、沙土或亚沙土,通气性好,有利于水草和底栖昆虫、螺蚌、水蚯蚓等生长繁殖,老池塘要彻底清淤,淤泥不超过20cm为好,池塘面积不宜太小,应在2~5亩左右,池塘水深常年保持在0.6~1.5米左右,各处水深不一,最浅处10cm,池中可造数个略高出水面的土墩,即蟹岛,岛上可移植水生植物,池塘不要太陡,坡比一般在1:1.5以下,否则,螃蟹不易掘穴,且不利于晚间爬出水面活动。也可在岸坡处建造人工洞穴。⑵移植水草螃蟹天然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水域内水草和底栖生物(饵料生物)的多少。在养殖过程中种好水草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水草除供蟹摄食补充维生素外,还可以起到防止相互格斗、隐蔽的作用,是提高各期间螃蟹成活率的一项有力措施,另外还能吸收池中有害氨态氮、 化碳、有机物质、释放氧气,起到稳定水质的作用。因此常有一说“蟹大小、看水草”。因此,对于池塘养殖螃蟹来说必须下大力气种好水草,水草的咱类主要有浮萍、满江红、水葫芦、水浮莲、轮叶黑藻、金鱼藻、苦草、伊乐藻、水花生等,移植时注意消*防害。⑶防逃设施防逃设施多采用塑料薄膜,也有用水泥板,视各自的情况而定。在池周筑50~60厘米高的防逃墙,可以用砖砌抹水泥也可用玻璃、塑料、金属等材料,但一定要光滑,无附着点。⑷清塘消*一般在放苗前半个月用生石灰清塘消*,用量每亩75公斤。一方面可杀灭敌害生物,另一方面可改良池底,增加水体中钙离子的含量,促进螃蟹蜕壳生长。如果池塘本身上批养殖过程中的PH偏高,或当地历史上PH偏高,则不要用石灰消*,而用漂白粉5公斤/亩消*,然后在养殖过程中,注意用弱酸性的补钙制剂,如泼洒 钙3~5公斤/亩+过 钙1~2公斤/亩来补充钙源。
纳水后要及时施肥,培育藻类和基础饵料,透明度一般保持在40~50cm为宜,如果发现有蝌蚪或蛙卵要及时清除,以免争食,为害幼蟹。
3、放苗管理技术
1、肥水
首先要清楚下肥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为了促进水草的生长建议使用磷肥(温度低时以长根为主,磷生根、钾壮杆、氮长茎叶和果实),如果是为了培养藻类,建议使用全价、可溶的有机肥,利用率高,残留少。
2、放苗的时间在气候稳定、温度适宜的时候,避免冰雪天气放苗。放苗前,保证池塘 水位在1米以上,池塘解*后2-5天为宜。3、放苗的操作
苗种到塘口后平放在池塘边(图一),让蟹苗适应本地区的气温;等15分钟后放入池塘中吐水至少3分钟( 能重复3次,另外用抗应激及增强体质的药物吐一次水,减少苗种损失)(图二);再把蟹苗放到平板上让蟹苗爬进池塘(图三)。
图一图二图三4、水质管理1、温度大闸蟹是变温动物,体温主要取决于环境水温,通常大闸蟹的体温略高于周围环境的温度水温能影响到大闸蟹的生长和变态,适温条件下,温度高,大闸蟹的摄食旺盛,生长和变态迅速加快水温21℃左右,第1期蚤状幼体只需四五天就可变态;水温15℃左右变态十分缓慢,一般水温在10℃时开始明显摄食;10℃以下时摄食能力减弱大闸蟹能忍受低温,水温在-1~-2℃条件下抱卵蟹能顺利过冬,蟹卵和产蟹均不会死亡冬天大闸蟹停止摄食,隐藏于洞穴中越冬。2、盐度大闸蟹从大眼幼体开始就迁移到淡水中生活尤其喜欢在水质清新,水草茂盛,环境安静的湖泊中栖息和生长发育大眼幼体进入淡水水域后,要求水体的盐度越低越好。第1期蚤状幼体盐度要求比以后几期蚤状幼体高,一般不能低于7‰;从第二期幼体开始对盐度要求就有所下降,一般盐度降至5‰左右也能顺利变态盐度突变对幼体发育不利,一般盐度差不超过3‰,不然将会引起幼体大批死亡。3、pH值pH值一般要求在7~8之间,即中性或微碱性,幼体变态时,pH值可稍高,约在7.8~8.6之间。经常换水,增加水中溶氧,使水质保持清新,让大闸蟹有一个良好的水域环境如果水质当酸性,可施加适量石灰调节pH值至微碱性,使大闸蟹顺利蜕壳,生长发育。4、光照大闸蟹喜弱光不喜强光,属昼伏夜出。胚胎发育早期基本处于黑暗状态,但胚胎发育到后期则需要适当的光照发育至幼体变态时就更需要一定的光照强度;否则将影响幼体蜕皮和成活率,一般要求光照在~勒克斯,随着幼体日龄增加,光照强度也要求逐步增加。5、氧气大闸蟹用鳃将溶解于水中的氧气和血液中的CO2进行气体交换完成呼吸,水中溶氧在4毫克/升左右,适合于大闸蟹生长一般江河,湖泊水体里,溶氧十分充足,不会产生缺氧的情况只有在池塘水体中,由于密度大,水质肥,如果管理不当,常会产生缺氧现象当水中溶氧低于2毫克/升时,对大闸蟹的蜕壳生长,变态会起抑制作用如何保持水体中含有充足的溶氧,对人工养蟹是十分重要的。5、保护和控制好水草的生长及时保护和控制好水草,按照不同生长期控制水草的覆盖率。春季占20~30%,夏季占50~60%,秋季占30~40%,水草过少时,应适当进行补种或移栽,水草过多时,应及时采取割茬清除、缓慢加深池水、增加池底溶氧等技术措施。水草应控制在水面向下20-30厘米为 。水草应注意防枯萎、烂茎、变*、烂根、粘泥、疯长等,具体情况应采取相应技术措施及时加以处理。6、喂料管理技术
池塘精养的整个过程,主要靠人工投喂饲料,因此饲料的种类、优劣和多少对螃蟹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投饵时应坚持精、青、粗合理搭配的原则,动物性为主的精饲料占40%,水草占35%,其他植物饲料占25%,饲料的种类主要有三大类一是全价性螃蟹专用配合饲料;二是动物性饵料:海、淡水小杂鱼,各动物尸体、螺类、蚌类、畜禽血、鱼粉、蚕蛹等;三是植物性天然饵料:水草类、浮萍、水花生、苦草、轮叶黑藻等;四是其他类如:山芋、马玲薯、谷类、麸皮、米糠等。螃蟹的投喂方法象池塘养鱼那样,做到“四看四定”,即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蟹的活动情况,定时、定点、定质、定量。
①看季节:春季幼蟹要投喂一些活口的动物饲料,螃蟹生长中期特别是5~8月份,要适当加大动物性饲料投喂量,但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后期螃蟹需要大量营养,以满足性腺发育,应多投喂动物性饲料,这样螃蟹体重加大,肉味鲜美,配合饲料的投喂按季节分配一般为3~6月40%,7—10月份60%,水温10摄氏度以下,蟹的活动量少,摄食量不大,可少喂,隔日投喂一次,当水温在3~5摄氏度,可以不投喂。
②看天气:天气晴朗时要多投喂,阴雨天要少喂,闷热天气,无风下阵雨前,可以停止投喂,雾天,等雾收后再投喂。
③看水质:水质清,可正常投饵,水质浓,适当减少投喂,及时换水。
④看蟹的活动情况:一般投喂后的第二天早晨吃光,投饵量适当,吃不光,说明螃蟹食欲不旺或数量过多,应及时分析原因,减少投喂量,蟹在蜕壳期间要适当增加投喂量。
⑤定时:螃蟹有昼伏夜出的习惯,夜晚外出觅食,投喂分上午8、9点钟和下午傍晚两次进行,傍晚的投喂量整天喂量的60~70%。
⑥定点:投喂的饲料要有固定的食物,饲料撒在饲料台或选择在接近水位线浅水处的斜坡上,以便观察螃蟹吃食,活动情况,随时增减饲料。螃蟹有较强的争食性,因此要多设点,使螃蟹吃得均匀,避免一部分个全小或体质弱的争不到饲料而造成相互残杀。
⑦定质:螃蟹对香、甜、苦、咸、臭等味道敏感,所投喂的饲料必须具备新鲜适口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⑧定量:“鱼一天不吃,三天不长”,螃蟹也同样,这就要求根据螃蟹大小、密度、不同季节、天气、活动情况来确定投喂量,一般日投喂量为存塘蟹体重的8~10%(视情况而定),投喂量少只能维持生命,超过适时范围也影响生长,还增加饵料系数。具体投喂数量,3~4月份。为蟹体重的1%左右;5~7月份为5%~8%;8-10月份为10%或更多。7、加强巡塘:除与池塘养鱼巡塘一样外,还必须注意观察蟹的活动,如果清晨受惊后爬在岸边的河蟹仍不下水说明有病了。如果受惊后下水后又立即爬上岸或傍晚大量河蟹聚集岸边,表示池中缺氧,要立即加水和采取措施。若见相互残食,需增加适口饵料。
声明
《养殖前沿》征集个人观点原创文稿,欢迎任何涉及农牧类养殖文章,积极爆料。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ngxiea.com/ynzz/7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