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较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306/6083960.html秋风起,蟹脚肥又到每年螃蟹最肥美的时候了螃蟹虽然美味但千万不要放隔夜吃一不小心“组胺中*”就可能会危机生命!
近日,河南郑州一名年仅20岁的男子突然癫痫发作浑身抽搐,意识丧失。医生诊断后发现,男子组胺中*,激发了癫痫发作,导致全身抽搐意识丧失。经医生抢救,目前男子治愈出院。
医生提醒:千万不要吃隔夜蟹,它会产生组胺*素。螃蟹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胆固醇以及多种矿物质成分,煮熟后在高温条件下很容易出现变质,食用后会加重人体肠胃负担,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威胁。秋季正是人们品尝螃蟹的 时节螃蟹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且营养丰富深受广大吃货喜爱生活中人们因吃螃蟹而导致过敏、中*等事件时有发生日常应该如何避免食蟹中*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No.1什么是组胺*素?
组胺,是一种有机含氮化合物,是由组氨酸在脱羧酶的作用下产生的,是由于食用含有一定数量组胺的某些鱼类而引起的过敏性食物中*。
海鲜中含有较高量的组氨酸,当海鲜不新鲜或腐败时,污染于海鲜的细菌如组胺无色杆菌,产生脱羧酶,使组氨酸脱羧生成组胺。组胺类对人体 特别大,而且常吃可能会引起过敏。
No.2组胺中*的症状
组胺中*的特点是发病快、症状轻、恢复快。潜伏期一般为0.5~1小时,短者只有5分钟,长者4小时。
主要症状为脸红、头晕、头痛、心跳加快、脉快、胸闷和呼吸促迫、血压下降,个别患者会出现哮喘。
No.3预防组胺中*的方法
食物中组胺的最主要的来源是鱼类,由微生物分泌的组氨酸脱羧酶将鱼体内的游离组氨酸降解产生。如果吃了组胺含量高的鱼类和海鲜,也可引起与机体过敏反应相似的中*症状。
①不吃变质的鱼类和海鲜,组胺是在细菌分泌的脱羧酶作用下产生的,随着鱼体腐烂加重,组胺含量明显上升。常见的鱼类烹调方式,如清蒸、红烧等,降低组胺的能力有限。所以,变质的鱼和海鲜切记不要吃。②购买的鱼要及时吃,如需储存,应放在低温环境中。在低温条件下,细菌生长缓慢,脱羧酶活性也较低,有利于减缓腐败过程和组胺生成。特别是在细菌 的炎炎夏日,一定要注意正确保存食物。③解冻鱼的方式对组胺含量也有影响,一般置于冷藏条件(4℃)下缓慢解冻有利于减少组胺产生,同时可以较好地维持鱼肉组织结构,减少汁液流失,保持良好口感。④容易产生组胺的青皮红肉鱼类,更需要确保新鲜,存放前彻底刷洗鱼体、去除内脏,烹调时加入少许醋,可有效降低组胺含量。No.4这六类人群要慎食螃蟹1体质偏弱、免疫力较差的人群
螃蟹携带着一些致病菌,免疫力较差的人容易被致病菌攻击,食用螃蟹容易出现不适症状。
2过敏体质、易长湿疹的人群对虾蟹等水产品过敏的人要慎吃螃蟹,否则可能会易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发生荨麻疹或哮喘,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3伤风感冒、发热患者这类人群的胃肠道功能在此时较弱,不能完全消化吸收螃蟹中的蛋白质,吃螃蟹后容易出现胃肠道不适。4高脂血症和胆道疾病患者胆囊炎、胆结石的形成与体内胆固醇过多和代谢障碍有关,螃蟹中胆固醇的含量很高,吃螃蟹易使病情复发或加重。5痛风患者及高尿酸血症患者螃蟹属于高嘌呤食物,痛风患者在急性发作期不宜吃螃蟹,处于痛风慢性期的患者和单纯高尿酸血症患者也应少吃。6老年人和婴幼儿老年人和婴幼儿消化系统功能较差,食用螃蟹应以品尝为主,切忌过量进食。No.5吃螃蟹要注意什么?1)不吃生蟹,酒浸泡过的也不能吃
酒不能完全杀死生螃蟹体内的寄生虫,生吃螃蟹被寄生虫感染的风险很高,轻则引起咯血,如果寄生虫进入脑部,重则还会引起瘫痪。
2)螃蟹的这四个部位不能吃
吃螃蟹时必须祛除蟹腮、蟹肠、蟹心、蟹胃,这些部位是螃蟹过滤和代谢废物的器官,含有大量细菌和寄生虫。
3)不宜过量进食
螃蟹中含的蛋白质和蟹*中的胆固醇比较高,一次过量食用不利于人体消化吸收。因此,建议一周不宜吃超过三只螃蟹。温馨提示:
现在是吃螃蟹的时节,但蟹肉和蟹膏的胆固醇很高,如果自身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话就不要贪嘴多吃了。各位吃货一定要牢牢记住,隔夜蟹、死蟹、没完全煮熟的蟹,切记一定不能吃!
编辑|卢炜琪
编审|吴雪琳
审核|杜一平
*本篇目部分内容、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涉及侵权或版权疑问,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邮箱:sdxrqyy.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ngxiea.com/ynyl/10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