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年亏损到亩赚万元,高邮湖王俊说他失败的次数要比成功的次数多的多,从水产经销商到高邮湖大闸蟹品牌的领*人物,王鲜记用15年的坚持打造一个螃蟹的“王国”。大闸蟹产业近年来高速发展,各地都崛起了一批代表性人物,从以前的“阳澄湖大闸蟹”一枝独秀,到现在的百家齐放,各地品牌的纷纷崛起,形成了大闸蟹产业的百家争鸣,现在又是一个商品过剩的时代,在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使产品具有更大的溢价空间,今天让我们看看高邮湖王俊如何玩转他的螃蟹人生!
名不正则言不顺王鲜记的由来
坐落在高邮湖边的王鲜记就是当初的王记鱼行,如今取旧“王记”字号,中设“鲜”字,以示行业,遵循“鲜道”祖训,以真、诚、信、实为立业之本,传承百年老店文化精髓,将之发光大。
跑鲜的故事
王俊:我们祖祖辈辈四代人都生长在高邮湖边,祖辈以前张网捕鱼,为了保持渔获新鲜,晚上挑着担子把鱼拿到扬州市集上卖,早上6点以前就要到达,几乎每天都要跑60公里路,健步如飞,练就了他们强健的体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跑鲜”。
新中国成立以后,经济的发展也改变了渔民的交易方式。如今的王鲜记的成立与发展也是一路磕磕碰碰,经历艰难险阻,逐渐壮大,达到如今的规模。
王俊:我们夫妻二人都出生于“跑鲜”世家,这一辈子都在和水产打交道。10年前我们决定在这边养螃蟹,刚开始的时候这里就是一片荒凉,连摩托车都进不来。开始的前两年我都没有亲自到养殖场来,以致管理不善,亏本近多万。后来我就驻扎到这边来,亲力亲为,才慢慢的扭亏为盈。前几年亏钱的时候,我们夫妻俩希望可以乐观的看待生活。想着来到这里,虽然亏钱,没有退路,但我们住的既不是茅草屋也不是面朝*土背朝天,我们有漂亮的房子,美好的环境。我们在这搞垂钓、种菜园果园,过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美好生活。
王鲜记是以中华绒螯蟹的繁育养殖、初级产品的深加工销售、技术的推广应用为主营的现代农业发展企业。公司目前规划面积是亩,生产端现有养殖面积亩,其中成蟹亩,扣蟹亩,是高邮湖地区 的中华绒螯蟹养殖基地。还有亩淡水养殖和粮食种植的区域,包括稻渔、稻鸭共生、蔬菜种植区等等。公司拥有从蟹苗繁育、成蟹养殖到成蟹深加工、产品服务、技术支持等完整的产业链条。
夫妻拍档,“扁担姐”成为了新农人网红
王鲜记由“扁担姐”张玉鸾管理的销售团队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同时抓,线下专卖店主战场在扬州,全国各地遍布销售合作点,让王鲜记的蟹美味辐射全国。进*天猫、京东商城、微店等实力电商平台,搭上电商“顺风车”,建立起完善的生鲜电子商务运营体系。另外,靠口碑攒起来的社群营销也是王鲜记销售团队的骄傲。如今的“王鲜记”电子商务拥有专业的策划团队、营销团队和设计团队,微博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ngxiea.com/ynzz/10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