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暴躁小医生腾讯医典
“食物相克”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总有人信。
这不,刚刚被央视亲自下场打脸了。
(图片来源:微博
央视网快看)
很多食物相克谣言其实很低级,但凡有点脑子的人(比如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都会不屑一顾。
(图片来源:网络)
但架不住有些谣言经过精心包装,再附上所谓的“科学理论”,还动不动就“致死”要你命,难免让人被洗脑。
(图片来源:网络)
今天,暴躁小医生就带你侦破“食物相克”背后的真相!
(温馨提示:每张辟谣卡片都可长按保存收藏)
五价砷低*,三价砷高*,这都没错。维生素C也确实是一种“还原剂”,也就是能把高价化合物转变成低价。
但是,抛开剂量谈*性,就是耍流氓。
国家标准规定,水产动物(及其制品)和鱼类(及其制品)中无机砷的含量,必须分别小于等于0.5毫克/公斤和0.1毫克/公斤[1]。即使被维生素C还原成砒霜,也是极其微小的量。要达到中*的剂量,那在*死之前,可能已经被撑死了。
年的央视3.15晚会,专门请专家模拟了一个胃肠环境,鉴定了“螃蟹和西红柿一起吃会不会产生无机砷”的谣言。
结果发现,螃蟹中的无机砷含量远小于国家食品标准限量,距离中*标准就更遥远了。急性砷中*主要由砒霜引起,中*剂量为10~50毫克,致死剂量为~毫克[2]。
草酸会妨碍人体的钙吸收,这个没错。
豆腐一般是用石膏或卤水点的,含有大量的钙,这也没错。
所以两者一结合,就会“形成草酸钙沉积肾脏里”?还会“偷走骨头里的钙让你骨折”?
大错特错!错就错在,将医学和营养学理论生搬硬套到人体内。
把富含草酸的食物和高钙食物一起吃,它们在胃肠道就“牵手成功”了,然后搭乘“粪便快车”排出去,来不及到达尿液结合成结石。
也正因草酸和钙在胃肠中就结合了,所以进入尿液中的草酸反而少了。从而导致尿液中草酸/钙的比值下降,草酸钙的形成减少,进而降低结石的发生风险[3]。
更颠覆你想象的是,有研究证实,摄入较多的钙有利于预防泌尿系结石。也就是说,吃了菠菜后,如果不吃富含钙的豆制品,结石的风险反而更大[4]。
你要做的是,吃菠菜这类涩味较重的蔬菜前,最好用开水焯一下,能把草酸含量降低30%~87%(菠菜的草酸去除率可高达50~70%)[5]。
至于“导致缺钙”,也是毫无道理。缺钙和维生素D、激素水平、年龄、光照、运动等因素有关[6]。怕骨折,还不如检查一下自己的食谱,并且赶紧出去晒晒太阳!
柿子不能和螃蟹等各种海鲜一起吃的“理论依据”,道理上没错[7]。
但市场上售卖的商品化柿子,都是经过选择培育的低鞣酸品种。鞣酸含量则不足0.1%[8]。
上市前,一般还会进行脱涩工艺处理,也就是将过多的鞣酸去除,以去除涩味[9]。
所以,我们能买到的柿子,鞣酸含量已经大大降低,不管是空腹吃,还是与海鲜、酸奶、牛奶等一起吃,都不用担心会因为鞣酸多而导致胃柿石。
呵呵,柿子真忙,也真惨,天天年年被黑!
柿子和香蕉不能一起吃的原因更可笑了,竟然是:
(图片来源:网络)
暴躁小医生要气乐了,要知道,鞣酸就是单宁啊!
(图片来源:sogif)
直接告诉你结论吧:柿子和香蕉一起吃,对身体没啥影响,放心吃吧。
这个谣言在“原理”上,和“柿子+螃蟹”一样。
几杯茶水里含的鞣酸,大约也就一两百毫克[10]。相比一顿饭吃进去的肉(大概1~2两,也就是50~克),实在是九牛一毛。两者形成的鞣酸蛋白质对人体产生的影响微乎其微。
更何况,豆浆本身就是高蛋白食物。就算豆浆没有煮透,“胰蛋白酶抑制剂”还在,最先被影响的也是豆浆自己啊!和我们鸡蛋有啥关系呢!相反,鸡蛋与豆浆一起吃,可发挥蛋白质的协同作用,提高营养价值。
上面几组“食物相克”,只是谣言的九牛一毛。因为它们有代表性且信众多,暴躁小医生才重点打击。
“食物相克”之所以流传甚广,是因为古时候科技不发达,很多人吃完某些东西后不舒服,就容易理解成几种食物的“相爱相杀”。
还有一些谣言制造者,喜欢以祖国医学理论为依据,引用一些中医典籍。但仔细查阅典籍后不难发现,祖国医学是以性、味、寒、凉、温、热等理论为基础,对一些食物的搭配提出合理、适度的见解[12],并没有要求无条件忌口或反对膳食营养搭配。
现代研究则从营养学、生理学、*理学等角度,给出了“食物相克”不可信的结论[13]。
某些专门编写食物相克的人,故意利用这些谣言吸引眼球,获取利益。只要留个心眼就不难发现,他们大多没有营养学、医学等专业背景。
总之,以后只要看到“食物相克”4个字,就毫不犹豫地把它扫进谣言的垃圾堆吧!
审核专家:王国义
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博士后
参考文献
[1]GB—《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30(03):-.
[2]孙长颢主编,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8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
[3]杨月欣,葛可佑著.中国营养科学全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3]周建烈,补钙能预防肾结石发生的证据——读新英格兰医学杂志Jackson等人论文的体会.中国临床营养杂志,(3):-.
[4]ChaiW.etal.Effectofdifferentcookingmethodsonvegetableoxalatecontent.JournalofAgriculturalandFoodChemistry.,53:-.
[5]夏维波;章振林;林华;金小岚;余卫;付勤.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中国骨质疏松杂.-03-20.
[6]赵贝塔,刘邻渭,李旋,等.柿单宁在模拟胃液中的絮凝特性研究.西北农业学报,4,23(1).
[7]费学谦,周立红,龚榜初.不同甘、涩类型柿果实单宁组成的差异及罗田甜柿单宁的特性.林业科学研究,,12(4):-.
[8]陈佩,李平,郝艳宾,等.柿果成熟过程中可溶性果胶和单宁含量的变化.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17(1):88-92.
[9]李敏,王洁,杨志伟,等.不同品种茶叶单宁的含量与结构测定[J].食品科学,,30(2):-.
[10]林菁菁,伊娟娟,王振宇.脲酶测定法判定豆浆抗营养因子热失活情况研究[J].中国林副特产,4,(1):8-10.
[11]严泽,林殷.“食物相克”的研究现状分析.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年8月第18卷第8期.
[12]胡文玉,梅光泉.“食物相克”的微量元素学说.广东微量元素科学,,4(8):.
阅读原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ngxiea.com/ynzz/12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