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原创黑孩花城
域外视角
细节五感上的日本美学
作者
黑孩
刊载于《花城》年第3期,责编杜小烨,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购买纸刊。图
来源于网络
来过日本的人,感触最深的可能是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细节的国家。或者“细节”这个词,已经被大家说烂了。但是,对一个喜爱文学的人来说,如果日常生活中细节轻易进入你的五感,那么它有可能在你的身体里转化生根,并生出好多的感悟呢。用文字来形容感悟,就是文学。细节对文学是有影响的。至少对我来说是有影响的。
很多不喜欢日本的人,到了东京之后却会喜欢上这座城市。究其原因,除了东京非常干净,气候怡人,风景美丽,更主要应该是来自于细节的感动。
比如最近的例子。武汉发生新型冠状病*肺炎疫情,日本给中国捐赠物资。纸盒箱上白纸黑字地写着: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这几个细节很温暖,相信潮湿了很多人的眼睛,所以在朋友圈里传得很厉害。
吟味泛滥的细节
如果说从衣食住行可以窥视一个国家的文化,那么日本的细节真的可以说是到了泛滥的程度。日本下水道的井盖,基本上就是一个艺术雕塑。所有的公共厕所里必有婴儿座椅和卫生纸。大部分超市里都有免费冷藏柜。医院的服务台有度数不同的老花镜。家里家外的楼梯都有扶手。饮料罐上有盲文。喝汤的碗是漆器。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再比如乘扶梯,不急的人一律站在左边,右边留给急着上下的人。还有每个自动贩卖机都有地址,用意是发生突发事件时,便于报警。高速公路上的指示牌都有小孔,用意是即使逆光条件也不会影响文字的清晰度。
细节里这样的用心,我觉得像小说里的伏笔和留白,其中的寒暖对每一位读者是不同的。
我是三十年前来日本的。刚到日本的时候,上面所说的例子,给我的冲击很大。好像堆积在岩石上的生活,瀑布一样倾泻下来,眼前出现了几十个世界。有一次去上野看樱花,肚子饿了去饭店,那还是我第一次点生鱼片,很贵,好几千日元。服务员端到桌面时我惊呆了。是一条木制船铺满了方块冰,冰上四五片红色和*色的鱼片,还插着一把小雨伞。几千日元就这么几块鱼片,虽然觉得贵,但是不觉得亏。为什么呢?因为太美了。花钱看一幅画啊。
夏目漱石曾在《草枕》中写过同样的感觉:
“我最爱羊羹,即使并不想吃,但那表面滑润、致密且半透明地承受光线的状态怎么看都是个艺术品。尤其是炼制的,青葱葱,犹如碧玉与滑石的混血,看着很舒心。何至于此,青翠的炼制羊羹放在青瓷盘子上,好像刚从青瓷里面长出来,光滑细润,不禁想伸手摸一摸。”
还有一次,一个有钱的朋友请我去饭店吃螃蟹套餐。进门后就看见人工布景:小山、小桥、小河、茅草房。我的脑子里瞬时出现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里的词句:小桥流水人家。想不到中国的古典诗词,在日本的一家螃蟹店用这样的细节得到展现。还没吃螃蟹就已经感到很满足了。这里所说的满足,是我对中国文化的迷恋和想象。
小桥下,溪水流过两岸的人家。
当时的我,满怀都是乡愁了。说到乡愁,其实我对“故乡”并不是十分热爱,也从未感受过所谓境界般的“乡愁”。早年回国是因为母亲在。而现在故乡与他乡已经不存在什么距离问题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ngxiea.com/ynzz/12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