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猫警长》是我们这些粑粑麻麻一代人看的动画片中比较怀旧经典的了,其中一集“命案”印象深刻,不,应该堪称是童年阴影。螳螂的新婚之夜,新郎被活生生吃掉了,只剩下一堆残渣,而凶手竟然是:新娘!
求婚时候老温馨浪漫了,
吃完了老伤心了嘤嘤嘤~
然而这起母螳螂食夫案,最终却被判无罪!
在螳螂的婚姻观里,吃掉配偶是交配活动的一个环节,雄性为了下一代会牺牲掉自己的性命。
但其实呢,并不是所有的螳螂都会吃掉亲夫,只有抓不到猎物、饿得前胸贴后背的傻姑娘和找对象没眼光、笨手笨脚反应迟钝的蠢小伙儿才会上演这样的悲剧。
用我们的话来说那就是“笨”和“眼瞎”呗~
人家眼睛可不瞎,那可是有着一对勾*儿的眼睛呢。
我们以为螳螂的眼睛是这样的:
但实际上是这样的:
螳螂这家伙,三角形脑袋,一双又圆又大凸起的眼睛,长相颇为诡异,别说,还确实挺像外星人的,但这双巨大的凸眼睛可不是白长的,里面藏着奇妙的视觉。
螳螂的眼睛,对于觅食、求偶、避敌、决定行为方向等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有2个复眼,3个单眼,拥有良好的立体视觉系统,啥是立体视觉呢,就好比你去电影院看电影,别人看的是2D电影,你看的是3D电影,画面是立体的效果。它的复眼搭配上灵活的脖子可以为它提供高达°的水平视觉范围以及°的垂直视觉范围,这在昆虫届中 是值得羡慕的。
你瞅啥?
瞅你咋滴!
小小的螳螂战士是广食性的掠食者,是天生的猎手,捕食动作灵敏,眼疾手快,有时仅用0.01秒。它可不光是捕蝉那么简单呢,总是对比它庞大的各路对手下手,见鸟吃鸟,见蛇吃蛇,见蜘蛛吃蜘蛛,见青蛙吃青蛙,见老鼠吃老鼠,见蜥蜴就吃蜥蜴,在螳螂的眼里,没有什么是不能吃的,也没有谁是不能惹的,是昆虫届的黑老大。俗话说得好:螳螂捕蝉,*雀在后。是不是螳螂吃完蝉,就要接着吃鸟了??。
再看看螳螂的小脸庞尖下巴,细胳膊大长腿,这种体型可算是颜值中的 了,麻麻们估计都要羡慕这魔*般的身材。
不但身材好,螳螂可也不笨,还是很聪明的隐蔽大师。
兰花螳螂
把自己假扮成一朵兰花的就是兰花螳螂,长得和兰花没啥区别,看似与花共舞一般,还能随着花色的深浅调整自己身体的颜色。这“乔装打扮”的技能,乍看之下可谓是兰花本花了。
枯叶螳螂
枯叶螳螂多为棕色,看上去就像一片枯叶,连残叶的“叶脉”都清晰可见。菱背枯叶和勾背枯叶是饲养比较多的两种枯叶螳螂,原产于高温高湿的雨林,所以饲养对湿度和温度有一定的要求。
幽灵螳螂
酷似枯叶的诡异外形,加之隐秘的生活习性,使得“幽灵”的称号名不虚传。神秘的幽灵螳螂从头到脚都在模仿叶子,复杂的纹理和令人印象深刻的头型使它的伪装非常成功,也是广大爱好者着迷的品种之一。
棍螳螂
棍螳螂看起来像是竖在地上的树枝,拥有着酷似螃蟹的色彩模式,突出的眼睛和前足的姿态都让它显得与众不同(萌萌的好可爱)。它这长长的棍一样的身体,一点也不像一只昆虫。也是由于这种体型的限制,棍螳螂的移动速度很慢,应该可以和乌龟赛跑的吧???
还有印琴螳螂、魔花螳螂、锥头螳螂、苔藓螳螂、埃及螳螂、刺花螳螂......各色各样的螳螂等孩子们发现它们的趣事。
仔细观察螳螂的打斗也是件有意思的事,摆出战斗攻击的姿势,看上去很威猛。
这只螳螂懂得一项令人惊讶的自卫术——祈祷式螳螂拳,当然就是虚张声势,目的是迷惑敌人,最终确实侥幸逃过一劫。
中国传统武术流派螳螂拳得益于观察螳螂捕食的动作,正迎侧击,虚实相应,长短兼备,刚柔相济,手脚并用,连环紧扣的手法直逼对方,让对方防不胜防,毫无喘息的机会。
三脚猫功夫VS螳螂拳
有些麻麻不太喜欢孩子养些小昆虫,反对孩子动手抓虫,不让去触碰,殊不知这会扼杀孩子的好奇心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孩子观察昆虫是去参加各种亲子团无法替代的自我观察和学习,一些内容我们做家长的很难讲清楚的,比如繁衍交配、生长和死亡,通过观察娃娃自己就能接受和理解,容易很多。近在咫尺地肉眼观察,亲手触碰,不断地探索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娃娃的诸多方面的能力也会自然地跟着延展,比如画画、徒步、摄影、雕塑等。更主要的是让孩子们懂得保护植物、保护动物、保护生命、保护自然。
你家娃想养一只螳螂吗?
目前疫情期间我们
还不能一起上课观察,
但我们开设的昆虫版块,
科普老师通过网课形式,
讲解自然界小精灵们的知识。
报名都能得到属于自己的螳螂
和全套饲养材料哦~
亲自养螳螂近距离观察螳螂啦!
更多热门推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ngxiea.com/ynyl/11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