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m.39.net/pf/a_4323399.html近日,北京动物园与清华附中合作的“园校结合”项目课程第四讲如期开课啦,下面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看一看这次的课程内容吧。
第四讲主题:昆虫
昆虫学是研究昆虫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学科,包括昆虫形态学、昆虫生物学、昆虫生理学、昆虫生态学和昆虫分类学等部分。从事昆虫研究的人称作昆虫学家。昆虫学家对昆虫进行观察、收集、饲养和试验,他们所进行的研究涵盖了整个生物学规律的范畴,包括进化、生态学、行为学、形态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和遗传学等方面。这些研究的总体特征就是研究的生物体是昆虫。
主讲人:徐康,科普馆项目动物饲养班,昆虫饲养主管。从事饲养工作24年,昆虫饲养10余年,曾参与科普馆展区设计,饲养展示昆虫数百种、繁殖无数;发表过多篇关于昆虫科普知识的文章,多次获得奖项,参与过科技周、园博园、动物课堂、动物园夏令营等科普教育活动。
校内授课时间:年11月22日
授课内容:当日,动物园的昆虫饲养专家徐康老师来到清华附中作昆虫和节肢动物的专题讲座。课堂上,徐康老师给同学们观看了在海南省尖峰岭 自然保护区内拍摄的纪录片,然后徐康老师结合自己在北方地区多次和科考队深入保护区寻找观察节肢动物的所见所闻,向同学们介绍了什么是昆虫。例如我们所熟知的虾、蟹、蜘蛛、蜈蚣,并不是昆虫纲的动物,但他们和昆虫一样属于节肢动物。徐康老师带来了多种昆虫,在课堂上给同学们做实验展示。围观着一只只活泼可爱、颜色各异的小虫,同学们异常兴奋。在短暂的互动之后,徐老师又从自身饲养昆虫的经验说起昆虫的生活习性,介绍了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意义。真正的自然界中,昆虫所生存的环境和人工饲养环境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动物园也是克服重重困难,才把很难养活的猎蝽、斧螳等动物饲养成功。 ,徐老师谈起了京津冀地区流行已久的虫鸣文化,还有港澳台等地区的昆虫竞赛等人文话题。关于螳螂、竹节虫等拟态能手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如何捕食的相关知识,徐康老师都通过照片一一展示,增进了大家对昆虫的认识和了解,使同学们学会发现和感受生命之美。
徐康老师给清华附中学子现场授课
徐康老师和同学们在清华门前合影
园内实践课程时间:年11月29日
授课内容:在科普馆观察了解昆虫
本次园内实践课程,徐康老师带同学们去了北京动物园科普馆,参观了室内科普展厅,里面有多种多样的昆虫标本、两栖动物、甲壳动物等,丰富多彩的展板和栩栩如生的动物模型让大家啧啧称奇。之后,徐康老师带同学们来到他的昆虫工作室,给大家现场授课,讲解昆虫的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如竹节虫、蝼蛄、螳螂等,并将果蝇放入小螳螂的饲养箱里,让同学们观察螳螂的捕食过程。徐老师从泥土里翻出了金龟子的幼虫——蛴螬,这种白白胖胖的虫子在南方温暖湿润的土壤里很容易被发现。之后,徐老师亲手示范,教会同学们用可乐瓶制作竹节虫的饲养箱,讲解了竹节虫成长所需要的条件,并给大家布置了作业:饲养竹节虫。领到竹节虫的同学十分欣喜,小心翼翼地把瓶子抱在怀里,好像收到了世界上最珍贵的礼物。
徐老师现场授课
徐老师的工作室里到处都是瓶瓶罐罐,桌上是昆虫的培养箱,地上是昆虫的食物——鸭跖草和绿萝盆栽,金钟清脆的虫鸣声此起彼伏。有同学不由地感慨,这是我一直梦想的地方!徐老师还叮嘱同学们要爱护这些小小的昆虫,因为它们也是小生命,每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
徐老师与同学们在科普馆前合影留念
昆虫知识小课堂
???昆虫的种类:
昆虫纲不但是节肢动物门中 的一纲,也是动物界中 的一纲。要想知道昆虫的精确种类数是很困难的,因为分类学家们还在不断地发现新种。昆虫纲中 的目是鞘翅目,种类已超过25万种,而其中的象甲总科竟达到6万种左右。昆虫不但种类多,而且同种的个体数量也十分惊人。一个蚂蚁群体可多达50万个个体。曾有人估计,整个蚂蚁的数量可能会超过全部其他昆虫的总数。昆虫的分布面之广,没有其他纲的动物可以与之相比,几乎遍及整个地球。从赤道到两极,从海洋、河流到沙漠,高至世界的屋脊——珠穆朗玛峰,下至几米深的土壤里,都有昆虫的存在。这样广泛的分布,说明昆虫有惊人的适应能力,这也是昆虫种类繁多的生态基础。
???昆虫的眼睛:
昆虫的头部,一般生有1对复眼,有时还有3只单眼。它们是主要的视觉器官,对昆虫的取食、生长、繁殖等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复眼中的小眼面一般呈六角形,复眼的体积愈大,小眼面的数量就愈多,它们的视力就愈强;反之,复眼的体积愈小,视力就愈弱。在所有的昆虫中,蜻蜓的复眼 ,它们鼓鼓的突出在头部的两侧,占了头部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由个小眼面组成。蜻蜓的视力是很发达的,能在飞行中捕捉小昆虫。蝴蝶的复眼比蜻蜓小,由—个小眼面组成,龙虱的复眼有个小眼面,甲蝇的复眼有个小眼面。
???徐康老师的精彩授课让同学们受益匪浅,他们纷纷提笔记录下自己的所学所思。以下是清华附中同学的观察笔记:
笔记一:
今天我来到了动物园科普馆,和老师同学一起观察昆虫。首先,大家先在一层昆虫展览厅进行观察。一层展览厅中有青蛙,蜥蜴,和各类昆虫。其实许多人都天生对昆虫产生畏惧,那是因为你并不了解它们。你不应让它们成为一个固化静止的东西。举一个例子:把它们看成人类,也会学习,吃饭,与它们种群中的个体产生互动。徐康老师带我们走进饲养昆虫的实验室。当你将果蝇放入小螳螂的笼子里时,它会将飞在旁边的果蝇一把抓住,慢慢啃食,小螳螂孵化后还不及一枚硬币大,可刚出生2天的它们就已经熟练的掌握了捕食的技巧。长大后的它们,将更加光彩夺目,会变成如翡翠一般的翠绿,背上的白点若隐若现的“带刀侍卫”。除了螳螂,还有白白胖胖的甲虫幼虫,虽然看起来又湿又滑,但有一天,它们会破茧而出,成为威武的黑色武士。徐康老师说饲养甲虫,在日本和台湾地区十分流行,不但会比赛成虫的外观色泽,就连幼虫,也要拿出来比较,没想到他们对昆虫如此着迷,这些事情,仿佛天方夜谭般,在我们耳边响起。就连看起来既恶心又丑陋的面包虫,灵活运用起来也别有一番乐趣:它可以用来钓螃蟹。当你用镊子将面包虫夹到螃蟹上方时,它会伸出坚硬而又锋利的钳子将面包虫死死夹住,当你上举镊子,螃蟹已脱离水面时,它也不肯放手,只听“啪”一声,面包虫断成了两截,螃蟹也掉入了水中,缩到一个角落,开始慢慢品尝这顿美食。 看到的当然就是竹节虫了。竹节虫来自南方,北方气候寒冷,竹节虫无法生存,它有着树皮色的外壳,像竹子一般纤细,而身体又分为几节,因此得名“竹节虫”。它白天时多处于“假死”状态。它最喜欢吃鸭跖草和绿萝。是生态位上有名的拟态高手和保护色大法师。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只竹节虫,它静静的趴在鸭跖草的叶子上,眼睛都不眨一下,是因为不肯脱离到口的美食吗?我们走出了科普馆的大门,手里还紧握这那装着竹节虫的瓶子,像捧着宝贝一般,同时也思绪万千,希望它能健康成长,享受昆虫生活给它带来的美好。
笔记二:
这次,我们从动物园请来了一位昆虫专家为我们进行讲座。
昆虫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它们的踪迹,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目前,人类已知的昆虫有一百多万种,但仍有许多尚未被发现。研究昆虫是很有趣也很有意义的一件事。老师给我们讲解了昆虫的基本特征,它们有三对足、一对触角,一般有两对翅。按动物分类学标准,昆虫一共有三十四个目,其中有七个大目。老师还讲解了昆虫的两大口器__咀嚼式、吸收式虹吸式刺吸式和触角等附肢器官的功能。我们对昆虫又多了一些了解。让我印象最深的课堂内容是昆虫有许多颜色。有些颜色是为了伪装。像兰花螳螂装成兰花,竹节虫装成树枝,都极其逼真。难怪他们被称为“拟态高手”。也有些昆虫的颜色是为了警示敌人,比如一些*虫。老师自己也有许多昆虫标本和活昆虫。他在课堂上拿了一只螳螂给我们玩。我们把手一抬,螳螂的足就跟着动,还想去抓我们,非常好玩。还有甲虫和蜘蛛,也很新奇。标本里的菜粉蝶从幼虫到成虫,要经过完全变态发育,我是 次见到,很有意思。
第二节课,我们去参观了老师的实验室。位于动物园的科普馆没,这里虽不大,但是饲养了各种奇特的昆虫。老师一一为我们进行了讲解,说明他们的食物、生长经历和养育方法等。老师还现场用蟋蟀等食物喂了它们。我们也 次观察肉食性昆虫捕捉猎物的过程。比如我们见到了螳螂的幼虫和它的成虫捕食全过程。临走之时,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体验饲养动物的乐趣,增加动手能力,我们每个人还亲自做了一个有植物和土组成的小小生态瓶,领养了几只竹节虫。养小昆虫也是蛮有趣味的。专家专门给大家提供了竹节虫的幼虫,就是期望大家有能力把竹节虫养到成虫,真正体会到生物的乐趣。
笔记三:
“预告”
下一次课程将由张轶卓老师给同学们讲解圈养野生动物的丰容训练,
小编将会继续跟踪报道!
总工办、科普馆、清华附中供图供稿
▽
点击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ngxiea.com/ynyl/11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