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晚报螃蟹团
wechat:
c-0.4,0.4-0.4,1,0,1.3c0.2,0.2,0.4,0.3,0.7,0.3s0.5-0.1,0.7-0.3l30.3-30.3C88.3,36.3,91.8,29.8,91.8,22.4z"fill="#">
年4月24日,银川当代美术馆“空间幻象——中国装置新一代”及“日常的智慧——当代艺术邀请展”双展同开,让观众在一同探究装置艺术的梦幻之境时,也能发掘出日常之物的多元化智慧本质。展览将持续至6月17日。
带你进入“梦幻之境”
重构“日常智慧”
4月双展同开
ArtShow
在魔幻空间谈“智慧”
近日,来到银川当代美术馆三楼5#、6#展厅,观众将看到四川美术学院教授,悦来美术馆执行馆长俞可策展的“日常的智慧——当代艺术邀请展”。策展人将与蔡雅玲、郭子、林欣、刘彦瑢、鲁婷婷、童文敏、王苑、王维思、王叶子、魏三三、杨纳、张琳、张姗姗、张移北这14位艺术家的作品相聚在美术馆魔幻的空间,一起探讨“智慧”。
如果够细心,观众会发现,“日常的智慧”采用了一种女性视角,精致的水晶珠、造型独特的猫头鹰等装置艺术的出现,都能让人窥到端倪。但展览并不企图从性别、身份、权利的维度传统地看待女性和女性的艺术。
但艺术也没有和互动与趣味脱离,似乎用一种浅显易懂的方式,表达一些态度和道理。尤其是女性艺术家蔡雅玲的作品《NO》让人印象深刻,整体的珠帘,在悬挂起来时,虽闪烁荡漾,但远远能看到一个大大的“NO”出现在珠帘上。
▲艺术家蔡雅玲的作品《NO》
艺术家蔡雅玲表示,“NO”是主动的拒绝,对于周遭发生的很多糟糕的事情,我们有需要说出NO的权利和勇气,但又难免会纠结与迟疑。所以,她把这个生硬的词和非常女性化的珠帘结合到一起。当观众穿越珠帘时,这个词摆动模糊,然后又清晰地出现,就像她想大声说的“NO!”。
▲艺术家张移北作品《蛇的尾巴和身体》
张移北作品《蛇的尾巴和身体》描述了?则带有纷争的故事,装置的主体选择了蓄能器,就是一个大型螺旋弹簧,但视觉的表达上则刻意地避开正面冲突。作者表示,“蛇的尾巴和身体”出自伊索寓言:“蛇的尾巴和身体争吵,要求让它来带路。可由于尾巴没有眼睛和鼻子,最终它带领着身体横冲直撞, 掉进?个石洞里。”
ArtShow
再度认识装置艺术的新美学与新视觉
银川当代美术馆特邀请策展人、批评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春辰策划的“空间幻象——中国装置新一代”也在当天开幕。此次展览将借陈天灼、曹雨、李枪、黎薇、李琳琳、毛同强、孟柏伸、武宁亚、张聃9位艺术家近年来的重要装置艺术作品,共同观察装置艺术在中国今天的状况,并探讨它的各种表现和观念。
装置艺术在中国的发展,从80年代算起,经过了近40年的发展,它的媒介与材料不断拓宽与延伸,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界定装置艺术?它具有怎样的独特价值?此次展览便是希望深入探究这些问题。
“装置艺术”取材广泛,表现手法的多样性,也能在这次展览中感受到。一进当代美术馆,就会发现艺术家武宁亚的作品《蜈蚣计划》相当吸引人眼球。艺术家用他的套衣服,双鞋,作为不必要消费轨迹,创作了该装置艺术,该作品也是武宁亚为期一年的艺术项目《蜈蚣计划·触火星》的一部分,主要为了反映与探讨有关过度消费、浪费的议题。
▲艺术家武宁亚的作品《蜈蚣计划》
在此次展览中,观众还可以借数百件微型雕塑重组以及一部故事片共组的装置,探究一个“微型世界”的世界观......感受作品所营造的艺术思想,再度认识装置艺术的新美学与新视觉。
此外,4月24日开展当天,还在银川当代美术馆以及在艺APP直播平台同步开展以“装置艺术在中国”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由策展人王春辰担任学术主持,并邀请国内 学者王端廷、段君、赵炎、艾蕾尔、周婉京,银川当代美术馆艺术总监吕澎、悦来美术馆执行馆长俞可进行现场思想碰撞,意在讨论“装置”这一艺术形式在中国的特点、挑战及发展的未来。
展览:“空间幻象——中国装置新一代”及“日常的智慧——当代艺术邀请展”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ngxiea.com/ynzz/7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