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

车坛揭秘奔驰新款卡车姗姗来迟之谜3


社群运营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gpitp.gd.cn/new/20211003/95869.html

上文书说到,奔驰卡车年准备研发第四代卡车时,艰难的抉择是面对欧盟严格的排放法规如何定位自己的新款产品。

企业经营,成功失败就是一个决定

如果有台时光机器能带我们倒退回年。假设你成为戴姆勒CEO可以完全决策新产品的研发,我们来模拟一下当时发生了什么。

做为CEO确定未来产品的走向,一定要考虑技术及生产条件条件、法律法规、行业发展趋势、消费习惯还有一项就是未来 产品周期。

如果说技术、生产、行业、趋势、消费习惯,做为卡车的发明人不怵的话, 不可控的是法律法规。

这里说的法规其实就是上回书详细提到的欧盟的排放法规。

欧六之后的法规至今并不明朗。消灭石化汽车,用电动车或者新能源车代替?还是继续整出欧7欧8?至今没有定论,在当时就是最严格的欧6排放在年12月31日开始型式认证,年12月31号开始正式全欧盟实施。

这里在给大家介绍一下欧洲排放法实施平稳过渡,更多的是用鼓励的方式让更多用户提前用上更高的标准,国家会对那些自愿提前用上欧六标准排放的车主进行补贴,来弥补技术升级带来的成本增加。

还有一个情况是,欧洲7家商用车厂的新车发布时间都巧妙的安排,相差2~3年,这也是有益的竞争。在/并无其他厂家发布新车,而戴姆勒新车发布正好赶到这个尴尬的时间点。

正是如此,摆在戴姆勒眼前的情形是年6月发布新款,年12月后可能有少部分勇于吃螃蟹的人需要使用欧六标准的卡车,一旦先入为主,后面就会因势利导,等一年后全欧洲实现欧六标准后老大的地位也就稳妥。而过激在年就推欧六,价格会高,市场万一不接受呢?

让戴姆勒难办的还有一项不完全可控事情来自市场竞争和份额。下图是我能找到的年全球商用车生产集团的产量图。

戴姆勒以33.5的产量名列 ,不过这 的位置可不怎么稳当,排在第二的是中国的东风25.4万台,欧洲直接对手是大众两家斯堪尼亚和曼恩,20.4万台。沃尔沃19.4万台落后于解放和印度的塔塔。

老祖宗说,“高处不胜寒”,特别是当你没有 把握处于不可追赶的 地位时, 名的压力很超大,前面的路是你摸着石头过河趟出来,后面如狼似虎的追兵踏着你趟出的路很容易赶超,这样的压力下,如果CEO决策失误,百年老店也会毁于一旦。

是用传统方式,改进大总成,特别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车身和内饰,用温和、平顺去改良升级,暂且满足当下排放要求即可呢?还是颠覆自己,抛弃旧的一切包括之前的那些辉煌,革掉自己的命,来各彻头彻尾的新款呢?

前者安全,稳妥不会出大错;后者很激进,风险机会并存。特别是戴姆勒还要确保实现大幅度 第二名的目标实现,可谓是前有狼,后有虎。

风险显而易见,年到年还在实施欧5排放标准,技术升级成本升高,如果只有欧六的昂贵车提供,弄不好,销量惨淡,CEO卷铺盖走人。此外,一步到位的 技术,让第三世界国家怎么能平滑跟进和消化吸收?

新车研发需要3年甚至更长时间

保守坚持、遵守流程、恪守习惯、缺乏创新,这些都是德国人的常见印象,其实接触多了,你就会发现,有的时候并非这些词是贬义词,用工匠精神理解的话,这些反而是成为 工匠必备条件。保守坚持产生自信,而自信让不可能成为了可能。

这些人决定了4代车,也决定了戴姆勒卡车的未来,当他们揭开新车的盖头时,心情是什么滋味?

之前不是假设你是CEO吗?面临这些复杂、头痛的条件下,你怎么抉择,改革还是改良?德国人 还是选择了改革,而且是彻底革掉了自己的命,结果又如何?这步棋是把戴姆勒送进 还是扔到地狱?

敬请收看下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ngxiea.com/ynzz/10790.html


冀ICP备2021025338号-5

当前时间: